去年底,完全没人知道小程序怎么开发,都在学习和熟悉,对小程序相关框架也不熟悉;快速迭代中,开发者也要不断习惯和跟上节奏,所以,早期开发成本肯定是很高的。但最近两个月,随着小程序框架的稳定,类似巨推传媒这样的先进批开发者也逐渐成熟,开发成本明显在降低。
我们的“一起UP”小程序是线上UGC内容分享平台,主要是线上场景。从 1 月 9 日小程序平台上线当天到 1 个月以前,由于小程序释放的能力有限,主要触发场景是用户的微信聊天群分享。最近一个多月,微信大招迭出,释放了一堆能力,触发场景宽了太多。
流量数据方面,我把小程序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先进阶段是 1 月 9 日上线到 3 月底,主要靠口碑传播、微信聊天群分享,我们积累了超过 25 万小程序用户;第二阶段是 4 月,重点是小程序与微信订阅号的密切联动,我们一个月增加了超过 10 万小程序用户。
小程序流量峰值出现在 1 月 9 日小程序平台上线当天,人人都来尝新,到处都在介绍有哪些小程序。 而影响最大的政策肯定是上周六的“半夜鸡叫”——凌晨 1 点半开放的“公众号群发文章添加小程序”。
我们的Bookface是优质原创类型百万大号,所以群发文章与小程序形成非常好的联动效应——推送文章为小程序增加了大量用户,小程序的传播为订阅号增加了大量新粉丝。可以说,小程序非常好地弥补了公号推送文章在展示、互动等方面的不足。
最希望小程序增加的能力?必须是分享到朋友圈的能力啊!
“一起UP”的小程序是“一起UP”的产品形态之一,所以我们与App、H5 版本共用同一个运营团队,未设专职运营。
商业化方面,如果小程序平台继续以最近一个月的节奏释放能力,我认为现在的App们如何商业化变现,小程序未来就将如何商业化变现,而且效率会更高。
我们的小程序已经开始商业化了
if 的小程序“if 试用”是先进批申报并完成上线的,核心功能只有一个,就是时尚类产品的试用及用户评测UGC回馈整合。功能单纯、直接,实际服务到 if 的女性用户群,是if 小程序搭建的目的。
用户反馈很好,比如阿玛尼小胖丁染唇液试用, 2 周超过1. 5 万人关注,试用申请超过 2000 人。截至目前,if 小程序超过 2 万注册用户,总点击量超过 60 万次。
因为小程序没办法主动通知用户,我们主要通过微信平台内容推送+粉丝群通知的方
式来触达用户。其实有很多是靠口耳相传来传播的,一些试用效果比较好的活动,比如阿玛尼、兰蔻、YSL,都会被用户分享给身边的人。
对 if 来说,小程序一方面可以承载比微信本身更便捷的用户互动功能,让UGC活动效率大大提升,并搭建“微信发布小程序试用活动——小程序活动收集用户UGC——反推微信内容”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则可以激活 if 长年积累的品牌资源,如兰蔻、CPB、Dior等大牌,后期也陆续进行长期合作;最后,对于粉丝群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福利平台。
目前 if 试用已经不限于美容化妆品范畴,而是延展到更多时尚生活方式领域,如热映电影的观影体验(《速8》《喜欢你》等电影合作),食品饮料的试吃体验(Fruiti果汁合作)等,均在展开中,用户反响也很好。
小程序有可能成为 if 一部分高互动性用户的新分发入口,未来在此基础上,也不排除增加购物等更多互动功能的可能性。If试用已经开始尝试商业化了,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fruiti果汁试用就已经打包进商业合作里面了,整体的商业化也在探索中。功能服务性小程序商业化有一定想象空间,但内容方面的小程序不太看好,可替代性太高。
if 试用目前没有专职的运营人员,都是其他同事在工作之外运营的,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合作洽谈、上新、名单发放、答疑和数据分析。这也和if的管理风格有关系,if 运营内容都是走项目制,各种业务都是跨组人员整合在一起做,这种配合方式团队比较熟悉。
花 3 天自己开发小程序
开发成本比传统App少很多
我大概用了 3 天,自己开发了一个小程序,这样可以更了解这一新平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对全新开发工具的学习。
小程序注重场景化,但我们的小程序是低频维修服务,目前用户数不到5000,日均增量也就几十,流量峰值基本来自公众号推送或者微信群转发。
好在微信在搜索、公众号推送页面插入等增加了入口;但其主动通知能力太弱,对激活用户确实障碍非常大。
小程序自 1 月 9 日上线以来,不断上线了许多新能力,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公众号和小程序名称同体”功能,便于用户搜索。另外则是“开放第三方公众号绑定”,这样有利于交叉导流。
昨天,微信上线了“快速创建小程序”功能,以我们尝到媒体甜头来看,小程序的门槛虽然降低了,但是对于商家来说可能会落入一个有网站没有流量的局面。
也就是说,没有推送和营销能力,用户量不会很大,那么获取新用户的可能性就降低。如果商家是引导已经到店用户关注小程序,那么小程序除了提供点菜便利之外,没有其他用处,商家还需要额外付出开发成本。
要说希望小程序增加的能力,可能还是推送能力,至少是模板信息推送,要说能增加铃声/语音提醒就更好了。这和我们目前订单推送功能有关,我们希望客户提交的订单在推送给维修工程师的时候是有语音、铃声提醒的,目前小程序和公众号都做不到。
关于商业变现,目前还不知道。个人认为小程序现在的情况是入口足够开发、流量来源也有渠道,但是还是缺乏商业应用场景。
个人而言,目前不太看好资讯类小程序,资讯类,现在已经非常稳固,除非你有非常强的内容输出。
目前体验较好的小程序就是摩拜单车(纯新用户完全可以用摩拜单车小程序注册、认证和扫码骑车,只是不能退押金一项),总的来说是那些你熟悉的低频App,如果用小程序实现,用户手机应该能少装很多App。
变现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希望增加小程序的通知能力
贾万兴
母婴公众号“小小包麻麻”CEO
小程序是自己开发的,自己开发的优势是沟通成本会比较低,所以开发成本并不是很高。
我们当时是先进批小程序的开发者,开发过程中开发环境会有一些小Bug,还会遇到规则的一些调整。
之前总的感觉,小程序预设的场景可能是线下为主。激活用户可能也是最大的难题,现在政策会越来越宽松,线上流量获取方式也会越来越多。
新功能对我们最相关的是跨主体的绑定,因为以前小程序和我们公众号绑定的并不是一个主体,所以推广的时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现在可以跨主体的绑定了,对我们来说在推广的时候就会很方便。
最希望增加的能力就是通知的能力。因为这会对用户的唤醒,服务的完善会有一个非常本质的提升。对现有的能力,我们认为还是可以的。
目前我们小程序主打功能是资讯的展示。因为微信的展示方式和搜索方式比较弱,我们通过自己做小程序,完成了中文关键词的模糊搜索,可以实现中文分词权重微调等等,还有各种灵活的排序方式,这样用户体验会好很多。包括按宝宝年龄,按需求进行分类,让用户获得信息的时候可以更简洁,更直观。
我们没做过任何推广,小程序流量还不大。较高峰是在 2 月 8 号,访问次数2206,访问人数240。原因分析是官方刚上线小程序不久,热度较高,我们作为先进批小程序的开发者比较受关注。用户主动搜索打开占比在34%左右。
接下来我们专门会有人员来运营小程序,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引入一些更实用的功能。
关于小程序的变现,其实我们并没有想太多。我们还是以服务用户,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感受为主,变现我觉得最后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和结果。
建议小程序像公众号一样
可以绑定多个管理员
除内容生产,我们在数据和技术上也配足了人手,所以小程序主要是自己开发。比起外包团队,在沟通、开发成本上优势很明显,一般的问题也基本上能解决。
目前我们的小程序主打汽车导购和咨询,对于我们公众号的用户来说,在阅读之外提供便捷的咨询服务,既是阅读体验的延伸,也是最广泛的刚需。我们有超过 1600 万的公众号用户,而且每天都有优质的内容产出,激活用户使用小程序也不是问题。
小程序上线以来,最大的影响是整个产品更开放了,对于开发者来说不再畏手畏脚,而且后台非常人性化,很多东西可以直接拿来用。
最希望增加小程序内页面和按钮跳转到外部链接/网址的能力。有一个建议,就是小程序的后台登录规则比较严格,只有管理员才能登录查看数据,建议像公众号一样可以绑定多个管理员或临时管理员。
流量峰值分别出现在小程序先进次发布当天和公众号先进次绑定小程序的两个节点。主要是用户对于小程序这种产品形式充满着巨大的好奇。后边小程序的流量趋于稳定,但用户是否是主动搜索打开的这个数据我们暂时无法统计。
有车以后有专职人员运营小程序,本质上它也是一个产品,肯定需要专业运营人员,去运营产品功能和监测数据等等。
外包给小鹅通制作
小程序得有人专门运营
我们是外包给小鹅通的,前期开发系统偶尔有不稳定的情况,总体蛮顺利的,节省了我们非常多的时间。
小程序的流量可以用公众号名片,公众号图文来引导,比较平稳。我们的小程序一个人运营,每天上传一期音频。
我觉得影响最大的是可以插入到图文吧,这样小程序使用的场景就变大了很多,可以结合图文,有巨大的流量来源。